端门城楼。

崇祯、周皇后,徐光启、陈仁锡,王承恩五人站成一个品字形。

崇祯声音沉稳:“兹事体大,此事绝不可走漏一丝风声,一旦少年军成,我大明将横扫天下!”

国子监祭酒陈仁锡拱手:“臣早说过,自古以来,能做大事者,非胸有谋略者不能成事,我大明军中目不识丁的莽夫众多,如今有了士子加入,未来可期!”

崇祯点头:“自汉宋元起,战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再是攻城略池,将军谋略远超勇猛。”

陈仁锡一脸兴奋:“万岁爷成立少年军,正和老夫之意,大明京师百万军卒,大多都是在懵懵懂懂混日子徒耗钱粮,能知道保家卫国者是少之又少。”

崇祯叹了一口气:“京营糜烂,如果建奴真打到京城下,朕很是怀疑,他们会不会直接跪地投降...”

“整饬军务,非一朝一夕之功能奏效,万岁爷另辟蹊径,乃高瞻远瞩!”

“以士子为骨,猛士为肉,强军指日可待!”

“定当让世人看明白,我大明军将是盖世雄军...”

“臣定当鞠躬尽瘁!”

旁边不时向楼下观望的王承恩小声提醒:“万岁爷,都准备好了,请移驾...”

崇祯忽然走到栏杆边,拍栏高唱:“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水川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周皇后见崇祯双目泛红,上前轻抚肩背:“遵化大胜,我大明一雪前耻,陛下有大志,妾身愿与夫君分忧...”

“走吧,看看我大明的未来横梁之人!”

广场上,三百余人坐在草垫上。

王承化挑选出来的少年太监坐一边。

左边是周皇后挑选出来的宫女。

右边是陈仁锡选送过来的国子监生员。

崇祯一脸豪气:“尔等皆我大明中坚,他日踏破辽东,朕必为尔等立碑!”

先前听到崇祯唱完岳鹏举的满江红,早已激动万分的国子监生员们齐齐站起来拱手:“吾皇万岁,我等虽然不能披坚执锐,但随大军万里奔袭的胆量还是有,我大明男儿成大事,定当齐头并进。”

“一言为定!”崇祯顺手接过王承恩递过来的酒杯高举:“今天,是我大明西厂重建之日,我西厂少年军,定教日月换青天!”

“定教日月换青天!”一群少年人齐声低喝。

而后单膝跪地,向陈仁锡拱手:“祭酒大人,我等志向已定,从今日起投笔从戎,请祭酒见谅。”

陈仁锡哽咽不能言,转头向崇祯请命:“陛下,且容我囯子监临生入军!”

崇祯心潮澎湃:“都言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如今意欲从军者皆我大明精锐,尔等放心,既然你们有此志向,朕定教尔等心愿得偿。”

王承恩跟着上前两步:“列队,随咱家向万岁爷见礼吧...”

桌上摆着盘子,盘子中排列整齐的一枚枚长一寸宽半寸的铜牌。

铜牌上有小孔,红色锦线从小孔中穿过打结后制成的吊牌。

王承恩将一枚一枚铜牌递到崇祯手里。

崇祯刚将铜牌亲自戴在每一个来到自己面前的少年人脖子上。

眼中含泪:“大明万岁!”

“吾皇万岁!”

万岁爷开始亲手给三百多少年人戴牌子!

如果让礼部的朽儒们知道,必定高呼于礼不合!

陈仁锡在旁边感叹:“还是年轻好啊,老夫若年轻力壮,也定当投笔从戎。”

旁边的周皇后同样激动:“师傅为我大明培养中兴力量,更为重要...”

“也只有万岁爷这等胸怀,才能作出如此精妙布置。”

周皇后同样感慨:“夫君一向为人低调,外人都说他刚愎自用,反复多疑,没想到连我都瞒得死死的...”

“借西厂名头,操练少年军,万岁爷此番布置,定让满朝文武出其不意。”

“可惜,要成军还需要时日,不过,我们都等得起!”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希望他们此行,能磨炼成为我大明中坚。”

...

天亮。

距离皇家大明水泥厂采料场十余里的山沟里。

百余劲装少女们站得笔直。

身上的着装不再是长衫,衣服分为上下两截。

裤子也分了腿!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