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廊前
郑源制作的,正是打篆香需要用到的香煤、香灰两种材料。此刻小锅里等待晾凉的石粉便是香灰的一种,之后还得研磨过筛,数次后,才能制成色泽白润的养炉灰,一般用于隔火熏香法。
唐代流行的隔火熏香使用炭饼作为热源,以香灰浅埋,云母片或银片等覆上,再放上香料徐徐加热。宋时,焚香、点茶、插花、挂画被文人玩出了花,喻为四般闲事,隔火熏香趋向成熟。
隔火熏香,虽然操作繁琐,但烟少,气多,香味舒缓醇和。
阿公刚才说要学习打香篆,郑源便提前备上。
刚准备妥当,阿公在屋里叫郑源进去,一般外人来访,郑源有空的时候就得去作陪,旁边听着。
阿公是香学世家,家学渊源,一直希望小一辈能够有人传承下去。作为家里唯一的孙辈,又养在身边,自然免不了受到老人的重点关照。
郑源麻利的收拾好手里的物事,拍拍身上的灰烬,一脚跳上地板。那地板仿佛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外力,咚地一声,空旷的声音犹如晨钟敲响,余声不绝。
外公坐在沙发上,旁边是位年轻人,看他西装革履正襟危坐的样子,郑源暗笑,阿公以前杀伐果断,现在虽然退隐东山,骨子里自带的气势还是没有多少人能够扛得住的。
背对着郑源,看不见那人的样子,听声音不过二十出头的样子。
郑源只听得年轻人恭敬说道“家母寻到了这副香炉后,特意送来请老先生掌眼,看看是不是真品。”
每当有访客时,阿公总是很欢喜的,虽然现今他已经不大见客了,来往的不是同辈知交,就是小辈求教。至于其他不相关的人,想要假借到访借势的,李爷爷那一关就过不了。
但凡有人上门请教香学知识,阿公都会拉她旁听。
见郑源进来了,招手道,“圆圆,来看看这个。”
只见茶几上放着一方长条形木盒,盒盖已经打开,倒放在一旁。
郑源乖巧的挨着阿公坐下,外公戴上眼镜,从木盒里取出一个如意式的香炉,托在手中仔细端详,自言自语道,“品相完整,唔,不错。”
阿公递给郑源,颔首道,“你也看看。”
郑源接过那具香炉,手里沉甸甸的手感,金属触感透出指尖摩挲皮肤。细看下来,这是一个铜制的如意式香炉,上方透出如意式镂空纹样,锻造黄铜和红铜相间,将香炉上下分作三层。
郑源试探道,“这是,月湖制?”依稀记得之前看过的某本书上好像提过,书名叫什么来着,《印香图谱》?
旁边的年轻人微微侧头,没想到一个十来岁的小丫头竟然还认得这个。
阿公很欣慰,在旁边讲解着月湖制香炉的由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