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代的社会风貌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就是明代。明代处于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当时所面对的社会环境都比较特殊,与秦汉隋唐的蓬勃进取有较大变化,明代的社会风貌是较稳固谨守的状态。明代建立的时候,当时的社会背景还是处于战争时期,群雄割据并没有归于平静,各方的军事战争方兴未艾,当时对马匹的需求非常大,又因为战争的财政需求,茶马古道的市场互通为明代的贸易快速兴盛提供了一定条件。因此,明代的政治发展与两宋的历史教训结合,呈现出皇权专治加强的画面;经济发展吸收中外交流的繁盛成果,采取对外开放的贸易政策,政治体制上,设置中书省,缩小地方政府数量和机构人员。此外,除了当时的茶马古道,绫罗绸缎、盐银、纸等均在贸易中广泛交易,各式各样的交易四面八方的遍及,这种增加财政的贸易交流使得明代内地与边疆的经济政治交流得到很大提升,也加快了明代的统一和经济稳定。

2、明代国策-“榷茶易马”

明代是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国家,对国内外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创造了一定条件,茶叶的生产和消费迅速发展,饮茶在政治上也占据特殊地位,以“榷茶易马”为国策,对四川等地多地采取边疆茶叶管制,内地的茶肆茶坊比元朝发展更加兴盛,茶叶的品种、茶叶的加工、茶叶的饮茶模式不断更新,花样层出不穷,在茶艺上面的研究空前繁荣,关于茶的画作、曲作以及各种文学佳作迭出。值得注意的是,明代茶道文化的厚重较唐宋时期较薄,王权贵族对于茶道并没有与治国修身齐天下融为一体,只在江南地区,文人墨客对茶道的重视足够高,当时的明代四大家将茶作书作画,鲜明的体现出刚健率真淡俗高雅的茶人风骨。

14世纪60年代后期,蒙元军队被赶出中原后,明代的军队对马匹的需求突然变得迫切,出现了用茶、盐和丝织品的专卖来换取马匹,在西南的四川、云南和贵州这种专卖最多,到了 1387年,山西行省成为主要茶马交易市场。对于明代的“榷茶易马”有以下几个特变:①废“龙团凤饼”,改芽茶进御。明代初期的“榷茶制度”是延续前朝的,当时的规定是只能“榷茶易马”,在《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明太祖在位后期,因为儒家的影响,大明政权的各种礼仪完善后,明太祖对关系国计民生和综合国力的茶马贸易市场特别重视并发布诏令,废除唐末宋初以来最昂贵的茶叶“龙团凤饼”,改成芽茶进御,即炒青散茶。此外,对茶叶生产和“榷茶易马”,地方官员直接督查、管理。②对破坏“榷茶易马”法规的人给予严厉惩处。当时的皇亲国戚驸马都尉欧阳伦坐实贩卖私茶,事后直接被赐死;兰州奏朵甘乌斯藏使臣以私茶出境,虽然法外开恩,但也收到了处罚,当时人们对于外交豁免权的认知还不清楚,洪武皇帝从大局出发,对XZ使臣法外开恩,促进了边疆的贸易交流。

另外,明代的茶传播主要是通过三种人群,平民百姓、墨客士族和寺庙僧侣,其中庶民百姓的饮茶以及茶文化和墨客士族的茶文化有了两端分化走向互相融合的趋势,有着殊途同归,雅俗共度的融合特点,这个趋势的形成是寺庙僧侣的禅茶文化从中调节的成果,也为明代茶的普及提供了政治和经济保障,使得明代的茶展现出“雅茶”“俗茶”和“僧茶”的特点,多样化的饮茶特色和别具一格的茶文化走向,让茶处于世俗生活中,融于柴米油盐,也融入于文雅高洁,融于清心寡欲。

但明代的茶道思想发展没有像达到陆羽的期待值。虽然“榷茶易马”是明代一项独特的国策,但是茶道文化偏重茶艺和茶器,多种新茶仍然停留在修身养性、琴棋书画的层面,并没有系统性的发展,以茶导生气,借茶治国的层面并没有达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