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当太阳还没晒屁股的时候就被母亲叫醒了,李凯心里是有气的,毕竟重活一世嘛?谁还不想享受享受,虽不能感受接着奏乐接着舞,但是睡觉睡到自然醒还是可以有的,可惜上学的时间到了,没得办法啊。
李凯窸窸窣窣的穿好衣服,走到到小院里面,并不暖人的阳光斜射到长满青苔的墙头青砖垛头。麻雀也在院里叽叽喳喳的跳来跳去,啄食着鸡舍旁食槽的余食。
灶火里面的火已经差不多熄灭了,但是仍有预热,锅坐在上面,可保证锅内粥米温度。玉米粥,萝卜咸菜,杂面馒头端上桌。
“老大,你领老二去上学,到时候报名的时候,你帮着签个字填写一下入学资料;我和你娘还要去忙地里面的活儿”父亲李昌盛如是说到。(这年头上学报名还没有太多的规矩,不必家长亲自拿着户口本,和各种证明陪着去。)
“嗯,知道了”老哥李伟一边吃,一边回复了一句。
早饭吃完父母就去跑地里忙活了,此时才早上6点多,离小学上学还有一个小时。哥哥收拾了一下书本作业,装进书包。又和哥哥看了一会儿黑白电视。
看时间差不多了,老哥李伟叫上李凯就出发了。
走在村里大街上的泥路坑坑洼洼,经常走车的两侧被车轱辘压出来一个浅沟,有的人家门前一侧专门有洗衣的石块,门前两三颗树木间隙采用尼龙绳或旧衣服剪成条自编的绳索搭起的晾衣绳,晾晒的大多数是灰色的自裁自作的灰布衣服。包括自己身上的穿的衣服、鞋子也是母亲亲手做的,鞋底是很多层废布一层层叠起来,用麻绳一针针纳的,穿着很合脚也透气,就是这种鞋很不耐水,一沾水鞋底就湿了。
有的人家门口搭了简易牛棚,其实就是几根木头围成的,非常简陋,一般牛白天就牵出来,有活儿了拉去地里干活,没活儿了就拴在外面,到了晚上就把牛牵到家里的“豪华”牛舍,一般都是盖西厢房的时候留一处单间作为牛舍,一处作为草舍,一处放置杂物,放一些农具啥的。
走了4、5分钟到了村小学的门口,路程并不长,当然门口也没有门卫大爷,没有那条件。
村子里的小学是80年代初由村里人们集资修建的二层,建在村中心的位置,一层留了三间屋子作为村党支部的办公场所;一间大一些的屋子附带一间小单间作为村里开会的地方,也是一年级小伙伴的活动室,小单间兼做小学的登记处和老师的办公室;剩余一间屋子作为一年级的教室,二楼有三间大屋子,其中两间作为二年级、三年级的教室;剩余一间作为全校师生开会的会议室,也兼做“音乐课”的大教室。音乐课是黄校长亲自教的,一般上课的时候大家都会去,不分年级。
进了校门哥哥把我领到一层的活动室叫我待在这里,看到开始登记了让我去二楼二年级教室去喊他,我在活动室找了个板凳坐下,同村的今天一起来报到的同村的有6个人,有两个是家长陪着来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