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月刊是金庸创办的,作为海内历史悠久的文化杂志,起着不可取替的作用。1991年,潘耀明开始接手主编。
作者名家如云,陈若曦写的如《大青鱼》《尹县长》《耿尔在BJ》等,都在《明报月刊》发表。聂华苓《桑青与桃红》也在《明报月刊》全文登载。
作者包括了与文化知识有关的各家各派人士,可以说得上是‘群星灿烂’。”
李清风认为,明报树立了特有的人文精神。优良传统都得以薪火相传,是华文读者的重要精神粮食。
有道是,“自古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话出处已不可考,李清风想其本意是自嘲,写文章免不了要借鉴、参考别人。
思想、表达、谋篇布局均可模仿,但完全抄袭、剪贴,全部拿来或改头换面,署上自己名字,万万不可。
李清风写大明只是借鉴为主,如果全部用了那与剽窃无异,当然不会,他怕影响到名人。
文章抄袭之风,自古有之,于今为盛。有人就戏仿《陋室铭》,可谓绘声绘色。
“才不在高,抄抄就行;学不在深,改改则灵。斯虽陋术,唯君独精。面对参考作,心想鬼窍门。报刊知多少,责编有几人?只需动几字,换个名。无创作之劳苦,有名利之收成。越抄胆越大,愈混路越精。读者云:“熟哉此文!”
有趣的是,此作也是仿写,但不能说是抄袭《陋室铭》,原因很简单,它有再创造。可见“抄”有境界之别。
自古,有关“抄”的雅事不少。古人分为“偷语”“偷意”“偷势”三重境界,古人“偷”诗普遍,在乎会偷不会偷。
黄庭坚代表作《黔南十绝》,人称“尽取白乐天语”,“其七篇全用之,其三篇颇有改易”。
林逋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也是化自江为的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还有六祖慧能著名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借语神秀,“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借鉴性、再创造的“抄”无可厚非,是文字写作者间的一种风雅的交流。“一字之师”,抄者固然高妙,被抄者亦欣然,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舞蹈,能充分领略中文写作的美妙。
李清风最佩服的“文抄公”周作人。他的文章,大段大段引用别人的文字,还创造出“文抄公体”,曾招致不少批评,但鲁迅并不介怀,显示出自信。
原因同样,他在“抄”书的同时,加入了个人的思考,现实的关怀。加上独有的文字魅力,即使“抄”也抄得很有型。
李清风就很佩服,鲁迅先生说了,周树人和他没有关系,这样的“文抄公”让人羡慕。
自然不能奢望,李清风也像周作人那么有型,相反,他饥不择食,吃相相当难看。
穿越者尚且如此,其他写作者,也大体可想而知。
明报编辑群在网上邮箱,接到李清风的投稿,引起热议,一位编辑提醒大家好像是仿写,引起不少共鸣。
李清风和编辑之间的邮箱,让编辑“汗颜”,不由得感叹,确实如此?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