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这章是老子说很少有人知晓他那“以道治国”的理论,更没人取法付诸实践。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这两句是说:
我的言论很好理解,也很容易施行。但天下人君没一个知道,没一个施行。
老子在此感叹道之不行,觉得这么好的治国方略,很好理解也很容易施行,可干嘛就没人采纳呢?
他很纳闷,但就是没找对原因。
为啥统治者总热衷于他所厌恶的“以智治国”而不愿“以道治国”呢?
关键点在于“以智治国”能迅速实现统治者的利益,而“以道治国”对统治者要求太高,且需要统治者先全心全意地竭力付出。
这好比种庄稼,是一手一脚地先开垠田地再努力耕芸最后有所收获舒服呢?还是只管等别人地里的庄稼成熟了就去东割一点、西割一点,结果收获满满来得安逸?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老子这是在抱怨那些不采纳“以道治国”的统治者“无知”。
他说他的理论是有主旨有根据的。他所提的行事主张也是很具备纲领性的。不被采纳,只能说明那些统治者目光短浅,“无知”罢了。
正因为统治者的“无知”,才使得他不为人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说:很少人知道我的理论啊,能取法(“则”即“法则”之意)我这理论的人就尤其珍贵了。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这句话是老子用圣人的形象来自喻。
圣人们被他形容成穿着粗布衣服(褐,葛藤或麻纤维做的粗布短袄,是最廉价的衣物),而怀揣着玉石的人。老子以此来比喻自己怀才不遇。
虽然老子没能做出他所认同的圣人那样的治国业绩,但他的光辉思想还是一直照耀着古今,为后世诸多贤人所推崇,被尊之为最伟大的思想家。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这章则说天下统治者缺乏圣人的求知精神,自满而不取法“以道治国”。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这是说人若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自己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很糟糕了。
“尚”,敞亮明白之意。“病”,困顿、窘迫。这儿以此来表示状况糟糕。
老子此句意在说那些不愿听取他“以道治国”言论的统治者,就是“不知知”那种自满而不可救药之人。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就是说圣人不会陷于那种糟糕境地,就是因为他们忌怕“不知而自以为知道”那种情况。所以,只有虚心地害怕自己自满无知,才能不会陷入困境。
从老子最后以圣人们虚怀若谷的做法来警醒那自满而不汲纳真知灼见的统治者来看,老子虽然失望道之不行,但仍寄希望于有人能够觉悟。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此章告诫统治者不要残暴统治,肆意剥削压榨人民。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是说:你若用暴力统治来威吓人民,弄得天怨人怒了,老百姓就不会再害怕你的威吓的。那么,可怕的反抗斗争就要来了,这将直接威胁动摇你的统治。
对此,可以这样说,封建社会里,主要的改朝换代,哪回不是老百姓几乎活不出来而奋起反抗造成的嘛?
秦未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天下响应。秦军虽奋力镇压,但难以挽回。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