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流沙期盼的伟业未成,韩非还是收到了那一封署名为尚公子的“邀约”。
何七曜想起:“前234年,秦攻韩,韩王安派韩非使秦,秦留下韩非,不久杀之。”
《史记》中有记载,在看到了韩非的文章后,秦王曾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足见,秦王嬴政对于韩非的赏识。
彼时,秦国吞并六国的决心早已昭然若揭,被攻打的韩国,在面对所向披靡的秦国铁骑时,并没有太多应对的办法,韩王在危机关头召见九公子韩非,使其出使秦国,便是其中之一。
启程日期确定下来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了故事的结局,包括韩非自己。
“哥哥,远赴秦国,再没归来。”
......
那是一个雨夜,凉风拍打着窗棂,豆大的雨滴一下一下地敲击着屋檐,如催促的鼓点。
暖黄色的烛火之下,几日前秦王嬴政遣人送来的皮卷,还平铺在桌面上。
今晚,韩非显得有些奇怪,他不再固执地盘坐于桌前,而是久久地站立在窗口,视线穿过雨帘一直望向很远很远的夜空。
借助逆鳞的意识,何七曜感觉到了韩非心中悲愤的情绪,正在一直在增加,一直增加......增加到了无可附加的地步时,又生出了另一份更为沉重的悲悯。
韩非能够承受的情绪之重,何七曜早已领教过了,就在何七曜也连带着,快被那股压抑裹挟着透不过气的时候,一股自心底油然而生的兴奋又突然出现。
这股兴奋,一来便带着排山倒海的气势,片刻间温暖了四肢百骸。
跟着,韩非嘴角的笑意也漏了出来,真不知道,他到底是想到了什么。
只见他转身离开了窗边,从一旁的柜子中,接连拿出了几个精致的盒子。
盒子显然是早已经准备好了的,被他整整齐齐地摆好放在了桌子前,一共有五个。
接着,他开始在布帛上写信。
提笔......停顿......
浅笑......再提笔......再停顿......
再浅笑......
韩非就这样写写停停,其间几度掺杂着意味不明的笑意。
他常常是看着布帛,或者盯着烛火的时候,就在不觉间陷入了沉思,脸上神情有恙,又久久回味,任谁看也知道让他想起的应是一段又一段最为不舍的记忆。
于是,何七曜也知道了,盒子中的东西都是要留给谁的。
他们自然是:红莲、卫庄、张良、弄玉,还有焰灵姬。
只是很意外地,其中并没有提及“紫女”的名字。
油灯暗了又亮,往复数次,韩非终于落笔,将五份布帛小心地收好,分别放进了五个对应的盒子之中。
做好了这一切之后,他又开始如往常一样,埋头于一卷又一卷的百家典籍里,或是标注或是研读,偶然,心有所得的时候,又会拿出自己曾经撰写过的文章,继续修修改改。
不难想象,韩非或许就是在这些最平常的深夜里,孜孜不倦地学习着,思考着,然后一笔一字书写下,那些足以流传千古的旷世奇篇。
不过,以这些日子对学霸贴身观察的经验来看,何七曜倒觉得今晚九公子的状态,不像是要爆肝,反而更像是......
正耐心地等待着什么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