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对“兴复汉室”四人说他们是新军的第一批军官,四人大喜,跪下磕头谢恩。

刘禅叫他们起来,现在加封你四人为屯长,等以后干得好,新军扩大会有更多封赏。

“现在你们对组建新军有什么建议?”刘禅考问四人。

四人互相看了一眼,年龄最大的赵兴拱手回答:“首先是征兵,微臣建议直接征召老兵,这样的好处是很快猛形成战斗力。”

“其他人还有意见吗?”

另外三人也觉得赵兴说得对,纷纷说没有。

刘禅说:“老兵一个都不要,朕要从百姓中招兵。”

四人听刘禅说要重新招新兵也觉得没问题,只是多花点时间训练而已。

刘禅又发问:“新兵从哪里招?”

赵复抢答道:“从军户或者农家子地里招收。”

“从矿工和纤夫里面招收新兵。”刘禅否决了赵复。

四人对一定要招纤夫和矿工就有了疑问。

刘禅笑而不语。

四人也不再问,叫去哪里招兵就去哪里,总之招来新兵狠狠折腾便是。

刘禅是觉得,矿工和纤夫是需要多人长期在一起合作,共同干同一件事,这样的人组织纪律性要比分散的自耕农好得多。

军户在没当兵以前,也是长官的农奴,组织纪律性也不如矿工纤夫。

后世的名将戚继光也是从义乌的矿工里招兵。

这些知识就没必要普及了,他们也很难理解,还不如故弄玄虚,显得高深莫测。

检查完营地,刘禅也觉得累了,于是摆驾回宫。

组建新军事情就多了,营房建设、招募新兵,新兵训练,后勤保障一大堆事。

手里人手不够,而且有人也远远达不到要求,刘禅闭上眼睛头疼欲裂。

这么累干啥,当初不是说好了要躺平吗?

躺平是不可能了,也许这就叫历史的选择,或者说是历史的必然。

胡思乱想了一会儿,还是要安排征兵的事。

对于赵兴四人的武艺刘禅是放心的,但按照后世的说法,思想上、政治上还需要加强。

手里也就只有李和看着有点素质,没办法,宦官也得用。

刘禅叫来李和,告诉他和赵兴、赵复去征兵。

“陛下,奴才不懂军务,怕办砸了有负圣恩。”李和是真的不想去,他只想写《大汉时报》的新闻稿件,他这两天从刘禅那里学会了“新闻”这个词。

“《时报》那边你要再挑选四个会写字的小黄门,你负责教他们,以后的事情会很多,你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

“奴才不怕吃苦,只要陛下信任,奴才一定把差事办好。”

刘禅觉得李和越来越有出息,心里也是爱才心切。

他又教了李和一些征兵的知识,指导李和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登记表。

一说到表格刘禅就为没有足够的纸抓狂,一定要抽时间去看看三国时期的造纸作坊。

……

建兴六年冬月初十,赵兴、赵复、李和带人来到了成都郊外锦江的一处码头。

码头上的人看见一队官军走来,连忙散开。李和叫两个小黄门安放好小桌子和胡椅,又抬来一个装满铜钱的箱子和一口大鼎,里面煮好了肉羹。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