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其他起义领袖思想都在极速膨胀,随便扯块布料做大旗,锅里米粮没剩几粒,在条件还没有准备充足的情况下,四处征讨,抢占地盘,臆想做皇帝的美梦。朱元璋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充分利用时间积攒本钱,正是如此,才没有人注意到他。

时间一长,张士诚和陈友谅二人就盯上他,目前他最弱,最好欺负,赶走了他,张、陈二人地盘又扩大了。于是,朱元璋和属下商量,这二人先打谁,大家一致认为张士诚稍逊陈友谅,先打张士诚。但朱元璋立即否定了这一看法,他把二人的品性摸得很清楚,张士诚目光短浅,如果先打陈友谅,他不会掺和,只会在一旁看热闹。而陈友谅骄傲,爱生事,如果先打张士诚,他一定会带兵前来支援,到时候腹背受敌,不可取。还是先打陈友谅,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眼光和谋略。

陈友谅部占据湖北、江西,属长江上游,而朱元璋占据的应天,属长江下游,位置处于劣势,正好他们在一条水路上,那么水战无法避免,这才是朱元璋最头疼的,因为他不善水战,这是陈友谅的强项。

正在朱元璋苦思冥寻求解决水战问题的时候,部下常遇春突然惹恼陈友谅,接下来一场恶战在所难免。至正十九年(1359年),常遇春带队攻取池州,陈友谅听闻后震惊不已,欲带兵夺回,正在他动身之时,朱元璋也收到消息,于是安排徐达带队抄近路支援常遇春,采用游击战术,并在陈友谅必经之路九华山设下埋伏。陈友谅不知有诈,路过九华山不幸中招,这时常遇春与徐达迅速出击歼灭敌军,还俘虏三千余人,陈友谅落荒而逃。

常遇春为了替朱元璋和众将士出一口气,不顾军纪,活埋三千俘虏,还特意放走几个俘虏回去给陈友谅报信,意思就是此事是你大爷常遇春干的,陈友谅,你是一个手下败将,赤裸裸的挑衅。

陈友谅自从军以来,从未受过如此屈辱,简直愤怒到极点,势必要给朱元璋、常遇春等人一点颜色瞧瞧。至正二十年(1360年)他先设计杀死了前任首领徐寿辉,并取而代之,自称汉王,然后统率目前技术最先进、威力最强的战舰开往应天收拾朱元璋。这些战船最特别的地方是有三层楼那么高,火炮齐备,与朱元璋的小渔船形成鲜明对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的既视感。陈友谅在来之前,跟张士诚打过招呼,通知张士诚一起攻打朱元璋,瓜分他的地盘。接下来陈友谅利用水军的优势,很快便攻破太平,直逼应天,应天只有一万水军,万万抵挡不住。朱元璋在想,这下子完了,包括他身边的谋士已经做好弃主而逃的打算。

但天无绝人之路,正在此时,有一个叫刘基的人来到他身边,这个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类似于诸葛亮之类的千年难遇的人才。他直接走到朱元璋跟前,双手行礼,然后眼睛炯炯有神地看着朱元璋娓娓道来,对手虽然很强大,但却骄纵,我们只要采用诱敌深入的伏击战术是可以打败他。朱元璋听完,忽觉眼前一亮,这个刚到自己身边的人,比起其他想着逃跑的人强太多,能设身处地为他着想,为他排忧解难。如果真的逃走能逃到哪里,一旦失去应天,陈友谅不会放过他,他会落得跟徐寿辉一样的下场。

打又打不过,逃又逃不掉,朱元璋明白时间不等人,所以立即做了决定,就在此地决战。于是召集大家开会,商量该如何打,一群狗头军师们想出了一大堆不合理建议,被朱元璋一一否决,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来证明朱元璋是对的,他再次发挥出超强的军事才能。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