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升为校长又上新举措

学校放暑假前,组织部过来宣布神农一中新的人事安排。康校长调任教育局任书记,主管教育局人事工作,王群升任神农一中书记,苏乐文任校长,李修民升任神农一中教学副校长。那个管后勤的副校长免职调离,由学校后勤主任接任后勤副校长。德育副校长何副校长不动。

苏乐文接手校长后,第一件事就是成立‘神农一中毕业生关心与促进办公室’,简称‘关促办’。苏乐文在成立大会上向全体教职员工解析了这个办公室设立的初心、目标和日常事务。

在讲设立初心时,苏乐文从四个方面作了陈述与解析。

一是教育初衷的回归体现。所有的教育本质就是关爱,这种关爱应该是终身的,而不应该是阶段性的。在提倡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必须要有终身教育的理念,必须要有终身关促的机制。

二是搞好高中教育的现实需要。如果高中教育的出口辉煌,对我们手上的高中阶段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拉动作用,如果这件事做好了,不只是能造福神农人民,而且能让神农人看到教育的意义与作用,不只是能稳定优质生源,而且还能促进在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家都是从事教育的专业人员,看过不少孩子大学毕业后,就业不好,只要有一个,可能就会动摇一片学生与家长对读书的信心。读书要有用,学生才能勤奋地去读,三更灯火五更鸡地去读,家长才舍得教育投资,才会砸锅卖铁地去送子弟读书。

三是神农实际的迫切需要。神农七十万人民,我校学生中属于留守型学生接近三分之二,读大学时,几乎都是远离父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是迷茫的时期,打工一族的家长,有几人能舍身处地,具有实用意义地指导自己的孩子?我们平日经常说,爱生如子,我们的学校就要肩负起这个‘大众父母’的职责,像父母那样给学生有益的,实用的人生指点。

四是为了形成生校感情良性互动的需要。有些学校也设立了校友联络办,但其作用仅限于联络成功学生,无非是借学生的成功为母校贴金,暗中希望成功的学生为母校捐款。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平时不关心促进,任自己的学生在世间闯荡,待人家功成名就时再去摘桃子,这不是学校之所为,也不是教育工作者之所为。

苏乐文串插了许多生动的事例作注脚,听得老师们频频点头。

在解析目标时,苏乐文初定了三大目标。

第一个是鼓励学生考公务员。神农出来的孩子,能够自主创业的毕竟是少数,无资本、无资源、无背景的农家孩子,考公务员是一个稳妥的选择,因此从大一开始,我们就要鼓励这些孩子立志考各级、各地、各类公务员。

其次是整合建立创业资源库,只要建立好神农一中校友资源库,那些创业的学生就会自行寻找这些资源。如果这点不会做,或者教也教不会,创业对他或她来说,就是一个比高考考满分还难的问题。

三是建立各届各班学生群,关促办加入这些学生群。

日常工作就是定期发布母校的问候与鼓励,不定期发布成功校友的宣传资料,点对点帮助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

讲到这一点时,苏乐文讲了他自己高中的一个师姐,因为高考后师姐的父母离婚,旋即各自组建了新家庭。寒假放学回来,这个师姐感觉无家可归,也有说在父亲的新家受到了后妈的白眼,沮丧着去母校找老师,结果那老师没给予起码的关心与重视,也可能是师姐因心情不好,去时两手空空,这位班主任就有明显的慢待咯。这位师姐本就生性敏感,这样一来更感觉掉进了冰窟窿里一样,就一个人去酒吧买醉,骑车回外婆家的路上摔倒了,就地醉睡在野外,那晚活活地冻死了。说到这儿,苏乐文将手机投屏,找到这个师姐读高三时的照片,问大家看了听了是不是有心痛,这么漂亮的小姐姐就这样没了。如果当年那位班主任老师多一分关心,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那位班主任还是什么市级优秀班主任,其实真对不起‘优秀’二字。

下面有同事笑着问这位师姐是程校长当年的恋人吧?

苏乐文大男孩似地摇着手说不是,师姐当年太漂亮太优秀了,跟她同学了四年,自已想法肯定有过,但勇气肯定不够,有些自卑。如果是恋人,肯定会对她关心体贴的,这悲剧就不会发生。不过师姐到一中时,有人说找过自已,但那天是高三月考联考,自已手机关机了,没见到。师姐的妈妈本就是个大美女,是他初中学校的语文老师,因为太漂亮了,才让人惦记上了。

下面哄堂大笑,说程校长肯定惦记过这个美女。

苏乐文说那是真话,但当年自已还仅是一个高三学生,只惦记了,没勇敢地表现惦记,后悔了好长一段时间呢。因此他有痛彻心扉的体验,觉得‘关促办’必须办。当场表态他捐资二十万做启动资金。学校设立一个专门帐号,慷慨接受校友捐款。‘关促办’所有工作都不提倡义务劳动,专业的事情,他从不提倡义务,但欢迎将自已的报酬再捐献。

这项工作由王群书记负责。

晚上在文蓉房间说起这件事,文蓉说她捐献一年的工资行不行,苏乐文说这是做好事,有什么不行啊。那二十万干脆以我们两人的名义捐献吧。

文蓉开始说行,后面又说不行,我们领证后才行,如果将来不领证,就要成为历史笑话了。

苏乐文说这有什么可笑话的呀,顶多别人会笑他这个校长与她这个书记是情人关系咯,我们现在是情人关系呀,符合事实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