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易看着新郑十米多高的坚城土墙,心中感慨万千。
韩国历代少府匠人在原先的郑国城墙上继续修建,历经百余年,使城墙不断加深加厚。
匠人们带着奴隶挑着一筐一筐的黄土铺在城墙上用木锤将其一层层的夯实,造就了这所底宽数十米的举世中原建城,保佑着韩国宗庙延续至今。
城墙上巡逻的韩国士卒穿着统一的练甲,多以缣帛与厚绵相互重叠压实制作而成,这种甲胄制作简便、重量较轻多用于城防以及驻守兵士穿戴。
士卒头上带着的胄(头盔)大多为半球形,由皮革缝补而成。胄的顶部绣着小圆管,根据士卒等级在圆管处绑着不同颜色和种类的羽毛,也就是羽冠。
携带的武器从不是十数米或数米长的戈和戟,而是五尺到六尺之间的铜剑。
队伍末尾的则是手持弓弩的精锐士卒,其射程可达数百步。
韩国以善守名闻天下,不仅是由于其处于四战中原之地,战争多为守城战而经验丰富。
追究其原因则归功于韩国冶铁、冶铜产业的高度发达,远胜其他六国。
韩国不仅在军队中装备大量的军事器械,比如巨型弩炮以及各种投石机,而且还各地军队中挑选善射士兵组建“击刹兵”,堪称天下第一善守之兵。
击刹兵装备着最为精良的弩箭和韩国引以为傲的利剑,其兵源多来自上党之地,此地生活着大量戎人和狄人,华夷杂居、民风彪悍。
在野外两军对阵时,韩国士卒或许不如其他各国勇猛。但若在守城之时,韩军可以一当十。
韩国虽弱,却仍能以四战之地抵御强秦百余年,足见其守城水平极高。
再说修鱼之战,秦将樗里疾为何能一路自函谷关穿雒阳、荥阳直至韩魏边境修鱼斩首三晋联军八万,非韩国之兵不善守,实在是太过于善守。
秦军出函谷,穿崤函古道,不以大胜之威攻重镇宜阳,而是不断逼迫三晋联军西撤直至修鱼,这是为什么呢?
樗里疾为庶子,其母为韩姬,属于秦国朝堂韩党势力,而张仪为魏人属于魏党势力。
樗里疾在秦国朝堂激烈的政治斗争中需要更多来自韩国的政治资源打压魏人势力,所以将韩国三川郡直接击穿,威慑韩国合纵势力,使其转而亲秦。
韩国的击刹兵可以是保护自身的天下第一善守兵,也可以成为秦国东出路上的第一道盾牌,帮助秦国抵御来自齐楚两大强国的兵锋。
午时将至,韩易带着鱼刁已经将新郑外城城墙以及城防士卒调配观察了一遍,这座不规则三角形状、占地十数平方公里的国都历经数百年的战火矗立在三晋大地。
“鱼刁,你们齐国的军队为什么强大?”
“齐人有技击之士,足以保卫国土”
“齐王遵守先王留下的国策,赏罚分明”
“哦?是何国策?”
齐技击的名声韩易还是听说过的,齐国以渔盐之富庶征养民间善于格斗骑马之人,将他们培养成职业军队。
技击之士之士尤其善于使用戈和戟,当年桂陵之战就是孙膑带着齐技击一举击溃魏将庞涓率领的魏武卒并将其擒获,创造了中国兵法史著名战役桂陵之战以及成语围魏救赵。
“齐国设立勇爵,作战勇猛可得财货爵位,并且将同乡人编入同一军,战则同战,守则同守”鱼刁回答道。
“那韩国若与齐国开战,谁能赢”
“公子,我没有当过将军,这怎么会知道呢?”
“韩必赢”韩易说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