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空印案”,是指洪武年间的官员年底入京提交财政税收报告的时候,为了不往复折返盖章,直接带着一大堆空白没有内容的报告,提前都盖上了大印。
结果被朱元璋发现,认为自己被官员们联手欺瞒,愤怒兴起大狱,清算无数官吏。
其实,这也不能过于责怪官员,朱元璋要求户部、省(布政使司)、府、县的账册加起来核算一分不差。
但路上运输粮食、棉花等实物难免有损耗,提前写好的账册几乎不可能对上,只能到了京城再在空白的账册上重新写一份。
这种先盖章确定内容合格,再填写实际内容的非程序正义式文书,在我嘉靖朝明确鬻牒制度后,又浴火重生发扬光大了。
本来正规发放度牒的流程是,先到两京僧录司道录司确定道观或寺庙的资质,在既有资质又有空余规定名额的情况下,才能发放凭票到工部交银子。
在工部交完银子后,凭票上会有盖章,然后再到僧录司道录司出示印章,才能写下自己名字,发放度牒。
毕竟有了度牒就有了个人免除徭役赋税的资格,实际上不是十两银子就能抵消的,所以朝廷制定了限定名额数目以及限定道观寺庙资质的政策,来控制僧人道人的数量。
不过,政策与实际执行之间往往有些不可跨越的鸿沟,也就是“本意是好的,可惜执行歪了”。
现在实际的情形是,有资格的道观寺庙直接到工部和僧录司道录司成批地买空白度牒,然后回去随意地想写谁的名字写谁的名字。
这样一来,工部和两司的官员获得了方便和贿赂。
有资格凭证的道观寺庙可以加价直接卖给野道人野僧人,获得了中间商差价
野道人野僧人获得了度牒,成为了特权阶层。
一眼看上去,这乃是三赢局面,你赢我赢他也赢,好像没谁受损失。
与此同时,这种简化的流程直接催生了僧人道人泛滥,毕竟两道封锁被简化掉一道,另一条限制好像也没了太大意义。
干脆违规狠狠发放度牒,反正最后国家税收也增加了,皇上说不定还高兴呢。
于是,短期内国家财政也提升了,简直是四赢局面。
唯一输去的,也只有我大明朝未来的税收,唯一透支的,也只有我大明朝将来的国运。
不过,我大明正欣欣向荣,谁也不会在乎这一点小小的问题。
杨道陵只在脑袋里转了一两秒,就从空度牒想到了僧众道众泛滥,不过他也不在乎,这大明问题多了去了,也不差这一个。
而且,没有这空度牒,他也成不了正式道士,现在他也是既得利益者嘛。
杨道陵没把这事放在心上,转头打量起邵老道的达观院,先是正殿,名叫玄坛殿,是道众祭拜道君、敬上香火的地方。
从侧面小路穿过玄坛殿,是一片较为空旷的小广场,乃是道众习练道法之地,也是院内道士道童早课练功之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