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仪将头放在母亲膝上,感觉着母亲温暖的手轻轻抚过自己的背。

母亲似乎在自言自语地轻轻低喃:

“是啊,我们是一家人……”

父亲和哥哥去了府学,家里只剩下母女二人,二房院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院子里多了一个身份不明的欧阳文澈,和他身边的两个奇怪的嬷嬷。每每想起,总是让王瑾仪不能安心。

母亲情绪平复后,拉着女儿去了王文栋的书房,来找开蒙读物。

一般孩子们开蒙普遍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弟子规》,而对于女孩子普遍侧重学《女儿经》。

男丁们正式进学后,主要是以学习经史子集为主,而女孩们开蒙后有能力的家庭(在此并不指财力),有文化要求的家庭,才会让女孩继续学经史类,或者琴棋书画。

至于术数、天文、地理、科技等等。在这个时期的学习并不普便,主要因为,相关着作读物不够普及。

书籍大多都是拓印的,作为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受发行和交通的影响,使得知识的传播极其缓慢,受到极大限制!

在这个时代,掌握知识得付出高昂的代价。往往一个家族藏书的多少,几乎成了一个家族底蕴的写照。

王瑾仪心下了然。难怪前世国人,都喜欢在装修中留一间书房。

即使居住条件有限,也会在家中留个书柜,原来,这是几千年来传承的传统!

再次进入哥哥的书房,仍然是书案左侧是个装满书的书架,右侧空空的书架上居然多了3个小小的纸卷。

母亲走过去展开欣赏着儿子的笔迹,微笑着展示给女儿看。母亲笑问:

“瑾儿,看得懂哥哥写的是什么吗?”

王瑾仪眼珠一转,决定还是不知道吧,其实第一眼看去,就知道哥哥写的是进学学的第一篇《学而》。

从端正稚嫩的笔法,能看出这个孩子治学的态度。身正、心正、笔正。字迹端方。

笔法稚嫩犹如雏鸟,虽不自如但依然有模有样。

想想上一世被电脑荼毒的,自己的书写能力,由衷为自己默哀了一息。

之后,平静的接受了自己要在这一世生存,在这样的家庭里只能努力治学了。

首先要下功夫的就是练字了。哎!苦啊。

王瑾仪的思绪放飞刚刚结束,有个身影从书房窗前经过,王瑾仪转身向门口跑去。

小短腿有些碍事,扶着门框唤了一声:

“欧阳哥哥!小姐姐在这里呀!”

母亲从身后抱起女儿,手里拿着一个薄薄的书册。王瑾仪扫了一眼,是为自己选的开蒙书。

母女走出书房,东厢房廊下几步就是欧阳文澈的房间,母亲牵着女儿来到欧阳文澈房门前。青玉站在门前:

“我家夫人来了,欧阳公子。”

叫了几声屋中无人应答。母亲缓步下了门廊。福嬷嬷疾步赶来,王瑾仪揪了揪母亲的衣裳,趴在母亲耳边说:

“是个姐姐。”

母亲从屈膝行礼的嬷嬷身边走过,听了女儿话,停下了脚步。

“福嬷嬷,你家公子还有什么需要吗?你们主仆住的惯吗?”

福嬷嬷起身一一作答。王瑾仪看到,母亲正从上到下地打量着福嬷嬷,然后又简单说了几句,就回了正房。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