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北猛地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一张古朴的床上,四周是雕花木窗与青瓦白墙。一个声音在他脑海中响起:“欢迎来到澜川大陆,一个与地球相似的古代封建社会。”
孙小北问道:“织梦者,这个世界的基本情况如何?”
“澜川大陆,一个信仰‘天人感应’的封建王朝,科技与文化发展滞后。天灾人祸常被视为上天对统治者的警示,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织梦者简洁地回答。
启智报的诞生
孙小北意识到,要在这个思想封闭的时代掀起变革的浪潮,首先需要一个传播新知的平台。于是,他萌生了创办报纸的想法,旨在打破信息的垄断,让更多的人接触到科学、理性的光芒。
经过一番筹备,孙小北在城中的一处不起眼的角落开设了一家小小的印刷作坊,并亲自命名为“启智坊”。他招募了几位对文字充满热情的年轻学徒,虽然他们中大多数人并不理解孙小北所追求的“科学”为何物,但都被他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所感染。
《启智报》的创刊号,孙小北亲笔撰写了发刊词。他写道:“在这个被迷信与偏见笼罩的时代,我们渴望一束光,穿透云层,照亮人心。这光,名曰科学;这报,名为启智。我们不求一时之功,但求百年之计,让智慧之花在澜川大陆上绽放。”
创刊号上,除了发刊词外,还刊登了几篇介绍基础科学知识的文章,如“何为万有引力”、“光的传播与折射”等,虽然内容浅显,却足以在民众心中投下一粒粒好奇的种子。
融入儒家,改造心学
孙小北深知,在这个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社会里,直接推广西方的科学理念无异于以卵击石。因此,他决定采取迂回策略,将阳明心学作为桥梁,通过改造儒家工夫论,逐步引导民众走向科学理性之路。
他深入研究阳明心学,特别是王阳明的“四句教”,发现其强调的“良知”与“知行合一”与科学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于是,孙小北开始撰写一系列文章,将阳明心学与现代科学理念相结合,提出“以良知为基,以实践为翼,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新儒家工夫论。
孙小北没有直接挑战儒家经典,而是巧妙地利用儒家思想中的积极元素,为科学精神披上了一层儒家文化的外衣。他在文章中写道:“吾人之心,本具良知,如明镜高悬,能照万物。然良知非空谈,必须付诸实践,方能显其功用。故吾辈当以科学为工具,以实践为途径,探索天地之奥秘,造福苍生。”
这些文章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一些开明的士人开始重新审视儒家思想,并尝试将其与科学理念相融合;而一些保守的儒生则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孙小北是在亵渎圣贤之道。
智斗守旧,占领舆论
面对守旧势力的阻挠和攻击,孙小北没有选择退缩,而是更加坚定地站了出来。他利用《启智报》这个平台,不断发表文章,驳斥“天人感应”等迷信观念,同时宣传科学知识和理性思维的重要性。
在一次文人雅集上,一位老儒生当众指责孙小北:“汝等妄谈科学,实乃离经叛道之举!吾辈儒家,讲究天人合一,顺应天命,岂能容你等胡言乱语!”
孙小北闻言,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回答道:“老先生此言差矣。吾辈所倡之科学,非为离经叛道,实为解经济世。天人感应之说,虽源远流长,然实则谬误百出。试想,若天真有灵,何以降灾于无辜百姓?又何以不惩恶扬善?此乃人心之迷信,非天道之真谛也。”
接着,孙小北又引用了大量实例和科学实验的结果,证明自然灾害与统治者德行无关,而是由自然规律所决定。他的言辞犀利而又不失谦逊,让在场的许多人都为之动容。
此次辩论之后,《启智报》的声誉更加显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份报纸,并接受它所传播的科学知识和理性思维。而孙小北也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舆论场上的地位。
星辰下的辩论
随着孙小北影响力的扩大,他开始公开质疑“天人感应”的理论。一日,他站在城墙上,手指向夜空,那里,火星与心宿二正以一种古老预言中“荧惑守心”的姿态遥相呼应,红与蓝交织成一幅令人心悸的画面。在民间传说中,这被视为天象示警,预示着皇权将遭厄运,国家将有大难。然而,在孙小北看来,这不过是自然界的一场普通演出,是星辰运行规律的必然结果。
“诸位请看,”孙小北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穿透了夜空的宁静,“那红色的火星,古称‘荧惑’,它在夜空中缓缓移动,而那颗明亮的星辰,则是二十八宿中的‘心宿二’,代表着帝王的象征。然而,当它们偶尔连成一线时,人们便称之为‘荧惑守心’,认为这是上天对帝王失德的警告。但我要告诉你们,这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孙小北停顿片刻,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有时间消化这突如其来的观点。接着,他继续深入解析:“天文学,是研究天体运行规律的学科。火星与心宿二的相对位置变化,是地球与它们之间相对运动的结果,与人间祸福毫无关联。我们所见的星辰闪烁、月升月落,都是宇宙中天体运动的自然现象,它们遵循着严格的物理定律,而非受人间意志或神灵意志的操控。”
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流,冲刷着人们心中长久以来的迷信与偏见。他进一步解释道:“科学,是探索未知、揭示真理的工具。它要求我们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去观察世界、理解世界。而迷信,则是盲目相信未经证实的观念或信仰,它往往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社会的进步。因此,我们要勇于质疑那些看似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观念,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一切。”
孙小北的言论立刻引起了围观百姓的热烈反响。有的人点头赞同,认为他言之有理;有的人则面露疑色,显然还难以接受这一颠覆性的观点。这时,一位年长的老者站了出来,他是城中有名的儒生,对“天人感应”理论深信不疑。
“孙先生,”老者声音颤抖却坚定,“自古以来,‘荧惑守心’便被视为天象示警,历代帝王无不敬畏。你如今却说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岂不是在质疑先贤的智慧、亵渎天地的威严?”
面对老者的质疑,孙小北并未退缩。他深知,要改变人们的观念绝非易事,但他更清楚,科学的光芒终将穿透一切迷雾。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