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时候,太尉府,太尉和夫人也聊起了赵旭之。
太尉含着一些怒气埋怨道:“赵旭之这个竖子不识抬举,有负老夫的厚爱,我定要跟他论个是非曲直不可。”
夫人则是劝道:“算了,张扬出去反而有损太尉清誉。依我看,还是为文娟另外择婿才是正理。”
这时管家进来禀报:“老爷,有南陵长公主的亲笔书信。”
太尉接过书信看了起来。夫人一听南陵长公主的亲笔信,便有些猜测。
太尉看完道:“是南陵长公主为她儿子桓述求婚之事。”
夫人不由有些欣喜,这个不是刚瞌睡马上有人送上枕头来了吗。
而这时,齐文娟和丫鬟春兰正在房中下棋。
不过她频频走神,被春兰的呼唤叫醒后,想要继续下棋,却心乱得静不心来思考,索性弃子认输。
见她如此,丫鬟春兰道:“小姐,这些日子,你总是唉声叹气,闷闷不乐。我看不如出去散散心。”
齐文娟点了点头。
说回赵旭之这边。三人正正在说话,只见慧玄道人和一个小童赶着两只嘎嘎乱叫的白鹅往这边来。
到了近处,慧玄朗声道:“旭之啊...我送只白鹅给你。”
赵旭之有些欣喜的走过去抱起一只在怀里,嘴里连声叫好。
谢安民道:“慧玄啊,你今天来迟了。”
慧玄也不推脱,爽快得说道:“来,我自罚三大杯。”
一旁的赵皓之抄起自己刚从荷叶上捞起的酒盘,行了几步,交到慧玄手里。
谢安民此时又说道:“且慢!”
他一边笑着看向赵旭之寻求支援,一边说道“你还得作诗一首。”
见状,赵旭之连忙应和:“正是,正是。”
慧玄把酒盘先交到赵皓之手里,嘴里道:“那我就口战一记。”
他指了指在水里嬉戏的白鹅:“就以鹅为题。”
然后他便朗声道:“洁身自好,悠悠碧波。鹅便是我,我即是鹅。”
众人皆赞。
谢安民夸道:“好一个鹅便是我,我即是鹅,真不愧是道人本色。”
众人皆笑了起来。
他示意书童铺纸,拿起起笔墨,不多时便,一对白鹅泛水扬波的景象便跃然纸上。
赵旭之见状,也凑了个热闹,说道:“我来写上慧玄的记叙。”
赵皓之感叹道:“锦上添花啊!”
谢安民也同意道:“妙哉,妙哉。”
题完字,众人正在欣赏的功夫。
来了一个官员和他的商人,官员嘴里赞道:“旭之公子,果然名不虚传,请为在下写幅字吧!”
赵旭之正在兴头上,满口应下;“行,拿纸来。”
旁边的商人见状,连忙开口:“也为我写一幅字吧,我出50两”
赵旭之的脸色顿时变了。
官员以为他要改变主意,急忙开口道:“我出100两。”
赵旭之顿时没了心情,放下了笔,起身正色道:“无此闲情,去找卖字先生,便背着走开了。”
两人讨了个没趣,互相看了一眼便离开了。
谢安民和赵皓之对视了一眼,大笑起来。
这时不远处传来了一声:“谁要你的破扇子啊!”
众人望过去,发现原来是刚才负气而走的那个官员拒绝了,带着小孙子提着一篮扇子的老婆婆推销扇子。
只听老婆婆嘴里念叨着:“过了中秋节,扇子早晚歇,我这篮子的扇子,要什么时候能卖得出去...”
说完便准备带着小孙子继续寻找买家。因为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懂事的孙子也不由说道:“奶奶,我走不动。”
见状,赵旭之大步上前,蹚着有些微凉的溪水,便来到了老奶奶旁边。上游书童仍尽职尽责的用荷叶放着流觞。
他对老婆婆说道:“姥姥,你把扇子给我。”
老婆婆还以为他要买扇子,连忙欣喜的递过一把扇子。
哪知道,赵旭之把篮子都一起提走了。
她连忙跟上,不过想到还要走很远的路,可不敢像赵旭之那样把鞋弄湿了,止住了步伐。连忙拉着小孙子,踩着充足桥的踏脚石,先到对岸,再朝赵旭之的位置赶过去。
没想到才赶到,就见那年轻公子哥,正往自己的扇子写字,不由一阵哀叹,却又不敢得罪这些贵人,只得恳求道:“公子,你涂上这么多字,我就更卖不出去了。”
赵旭之用平淡的语气说道:“这上面有我的字,每把至少卖100钱。”
老婆婆不由一阵气苦,100钱可都能买自己一家半个月的口粮了,她不由说道:“100钱,公子,你可不是在骗我吧?”
赵皓之见状连忙过来解释,温声说道:“姥姥,您放心吧,我哥哥赵旭之写的字啊,可值钱了。”
赵旭之也颇为自得得说道:“卖不出去,我加倍赔给你。”
婆婆见他们说道恳切,便说:“我去试试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