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温凉玉圭
话说乾隆年间,宫廷之中有一绝世宝物,名曰温凉圭玉,此宝原存放于泰山岱庙,由内务府大臣冷天禄负责守卫。
这温凉圭玉极为神奇,触之冬暖夏凉,温润细腻,实乃稀世珍宝。
这件宝物的得来,也是十分的传奇。
乾隆皇帝,想给自己弄一个十全武功的政绩,来凸显自己的功绩。
十全武功代表着乾隆的十次战役。
其中,在这十全武功当中,乾隆最为得意的一次战役就是1758年,乾隆率兵出征西域,平定南疆的大小和卓叛乱。
此次战役以后,大大小小的和阗玉被进贡到北京城。
当时,送往北京城的和阗玉达到两万多立方米。
乾隆对待这些玉石也是十分重视,只要是好的玉料,必须由他亲自决定玉石的用途。
又到了乾隆祭泰山之时,正发愁到哪里去寻一件稀世珍品。
可巧不巧,这一日早朝,听闻和阗过来了一位贡使,表示有奇石进贡。
乾隆顿时龙颜大悦,“快,即刻宣他进殿。”
那人来到乾隆面前,其他两个士兵手里抬着一个木盘,盘里放着一块三尺多长的石料。
乾隆一看,这石料从表面看,平平无奇,并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
心想,“这小子难道是在逗我玩,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胆敢欺瞒圣上?
那商人也看出了乾隆的心思,他向乾隆深深一拜,“恭请圣上来抚看。”
乾隆觉得十分不解,就从龙椅上下来,用手抚摸了石料的前半部分,顿时他就觉得触感如冰,十分冰凉。
那人又让乾隆抚摸石料的后半部分,乾隆顿时就觉得触感温暖舒服。
他一下子就被这块石料的神奇之处所震撼到了。
这世上还有如此神妙的奇石!
他马上命令工匠开工,把这方奇石雕刻成一块玉圭。
玉圭地上部分是三个小圆形,寓意三光,日、月、星,下半部分是一副海水江崖图,因为其半温半凉的特性,命名为“温凉玉圭”。
圭,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礼器之一,被人视为权力的象征。
上古时期,大臣手持主“朝觐礼见”,来标明自己的身份。
周朝以后,“以青圭礼东方”的礼仪规范,更是一直延续后世。
制作完成之后,乾隆选了特定的日子,也把它供奉在了岱庙之中,并吩咐官员,好生看管,不得遗失。
“温凉玉雕花圭”、“沉香狮子”和“黄地兰花瓷葫芦”是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六年朝拜泰山时的供品,并称泰山“镇山三宝”。
三件宝物同时供奉在泰山岱庙之中,最令人称奇的正是这玉圭!
清代王以敏有诗为赞,其中青圭便是“温凉圭玉!
青圭三尺兼温凉,
座上沉香兽一双。
待到翠华南幸日,
道人手拓碧云窗。
然而,两个月前的一个深夜,岱庙竟遭不明江湖人士闯入,宝物温凉圭玉不翼而飞。
冷天禄深知此事事关重大,若不能寻回宝物,自己必获重罪。
于是,他秘密派遣自己的儿子冷潇寒暗中追查此事。
冷潇寒自幼习武,聪慧过人,且为人正直。
他遵领父命之后,一路追查线索,历经千辛万苦。
终于,各路线索皆指向了一处神秘之地—竹林山庄。这竹林山庄看似宁静祥和,实则暗藏玄机。
冷潇寒深知,此次深入山庄,必是一场艰难的博弈。
但为了寻回温凉圭玉,还父亲一个清白,他已然顾不得个人安危,祸起萧墙,当下之急,是必须尽快找到宝物,才能复命!
上回说到,冷家公子在果园歇息,正遇冰峰和小鱼,他却浑然不知。
“大家小憩了半个时辰了,即刻赶路吧,山里天黑得早,一会视线不好,怕是会耽误行程了。”
他们一路马不停蹄,马蹄声在寂静的道路上显得格外清脆。
冷潇寒神色凝重,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赶到竹林山庄,找回温凉圭玉。
一行人策马疾驰,夜色渐深,周围愈发静谧。
突然,前方的小道上出现了一群黑影。
待走近些,借着微弱的月光,冷潇寒看清这是一群夜行人,从他们的身形步伐判断,想必是大内高手。
难道此事圣上已经知晓?看来,事态越发严重了…
这五六人身着黑色夜行衣,衣袂飘飘却毫无声响。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