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张华在流萤河畔调粉弄脂,名声已是不胫而走,京察期间,吏部侍郎的举动本就引人注目,更何况,这张华还是贾珍的连襟,靠着一首大团圆的诗词得了头魁。
虽说中秋本就是团圆之节,可又正值京官考察之秋,秦博这一句,“礼之用,和为贵”,让人遐想联翩。
更加让众人怀疑这是自导自演,宁国府公然站台了,和锐意进取的皇帝唱反调。
行院之地,本就是信息通达之所,张华听了几耳朵,明白了朝局的大概。
七八年前当时的太子联合北辽造反,太子被平定,但是北辽大军南下,势如破竹,山河动摇,几有亡国之险,当时的皇帝为了避免背亡国的锅,把位置传给了二皇子,自己当了太上皇,向南逃窜,谁知二皇子打赢了京城保卫战,坐稳了位置,也便是如今的崇命帝。
几年的休养生息后,崇命帝觉得非行新政不可,今年三月,吏部尚书李卓上书,四月,崇命帝提拔吏部尚书李卓为内阁首辅,八月,李卓奏请京察,崇命帝准旨,百官惶恐。
这几个月,李卓推行了摊丁入亩、改革漕运、肃清吏治三项事情,至于效果呢,张华就没听到几句好话。
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大战一触即发,张华也明白了他的处境,他勇立潮头,已然被当做是保守派的马前卒。
张华事先也没想这么多,只是以为参加了个诗会,谁想到竟然就卷入了党争。
但这是个难得的机会,红楼里面的皇帝有几年是失势的,虽然日后扳了回来,但这表明张华有几年快车道时间。
时不我待!
张华想到了秦博,若要想在往后享富贵,现在得立刻找他。
行院里有秦博的一个相好,给张华指了一条路。
······
秦博的家在城东的象祠巷,张华敲响了他家的角门。
门丁看了一眼,得知眼前举止自如,形容出色的人是张华,因秦博早有吩咐,请了进来。
院落前后三进,一个仆人过来说秦博还在吏部衙门,让张华在客房稍歇片刻。
客房窗明几净,墙壁上挂着的都是秦博的字画,当中还有一副嫦娥奔月的图画,意态飞扬,很是传神。
不觉已是黄昏时候,秦博踏着夕阳,回了家宅,听说张华来了,赶忙进来。
他原以为昨天是慧眼识珠,没想到没想到,这竟是宁国府导演的一出戏,他秦博不明真相,竟然给这张华抬了轿子。
见秦博进来,张华起身,秦博问道,“张大爷有何见教?”
张华一阵愕然,秦博这话可就疏远了,不过转念一想,他明白了,秦博原以为张华是个路人,后来发现他和贾珍拐弯抹角的还有关系,因此有些生气,以为是被做了局。
不过这些许的尴尬场面,张华丝毫不惧。
他拱手笑道,“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张某听闻了些许事情,想来请教秦兄。”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是这东林党确实不是吃白饭的,这一句话听的秦博两眼发亮,“哦?张兄请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