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焉缓缓侧首,目光柔和的落向刘琛,眼神中似是带着询问,又像是在示意此事已然敲定。
刘琛凝视着祖父刘焉那坚定的面容,不禁有些惶恐,既令人心中敬畏,又难以企及的高远。
祖父刘焉的眼神锐利,透露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和深深的期望。刘琛心中虽有向往征战沙场的热血,但也不敢有丝毫的违逆,他需要静静地等待时机。
刘琛知道,祖父刘焉的决定,必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权衡了无数利弊,同样,他也深知,若能拜师于董扶这样的大儒,对他未来的道路必将有着不可估量的助力。
然而,刘琛上一世的记忆中清楚地记得,祖父刘焉的生命已是岌岌可危,不久后便在背疮的折磨下匆忙病逝。
而一旦刘焉离世,益州的局势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候益州豪族的赵韪等人,将会利用刘璋性格的温仁,将其推上益州牧的主座,以此来控制整个益州。
时间不等人,命运转折的十字交叉路口上,刘琛他没有过多的闲暇去向董扶求学,此刻的他必须慎之又慎,必须深思熟虑,不敢轻率地做出决断。
刘琛的心中如火炎般炽热,虽然很迫切的想要直接答应,做个盲目顺从的孝子贤孙,遵循长辈铺设的康庄大道,勤勉增智,矢志求真。
但是理智上告诫刘琛,在这纷扰乱世,自强方能立命,自己必须尽快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否则乱世之中根本无法生存,仍然像前世一样最终漂泊一生。
他深知,自己必须慎重考虑,不能因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因而,刘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平静地回应祖父的询问。
“祖父,孙儿深知您安排孙儿拜师茂安先生,是期许孙儿能继承您的志向,成为对大汉江山有所裨益之人。然而,我随父亲漂泊于长安城中,目睹了无数百姓因战乱而颠沛流离的惨状,孙儿心中愤懑,恨自己无力护佑他们于水火之中。
父亲本是忠贞报国的文臣,然时局动荡,逆贼猖獗,为解救圣驾,只能联合手握重兵的马腾,谁料世事难料,父亲壮志未酬,遗憾离世。
而今,祖父身边有三叔、四叔辅佐,益州百姓安居乐业,孙儿深知,纵使我倾尽一生所学,亦难以比肩祖父与父亲在文学上的造诣和成就,因此孙儿想携笔从戎,学习统兵之道,征战沙场,尽我所能,以报祖父养育之恩,继任父亲未竟之志。”
刘璋诧异了,刘瑁也不冷静了,此刻的刘焉气的脸色涨红,嘴唇微颤,极力压抑着心中的怒火,他久久未曾言语,只是那沉重的呼吸声,在寂静的空气中回荡,每一声都充满了压抑与愤怒。
刘琛却依旧保持着冷静,他的言语虽平淡如水,却如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话不惊人死不休,他的言辞犀利,逻辑严密,一时间竟让在场的人无法反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