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医十男子,不医一妇女,宁医十妇女,不医一小儿。

这话道尽了医治小儿的困难。

为什么难医治?小儿的生理病理和成人不同,古代就用“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也有用“骨气未成,形声未正,悲啼喜笑,变态不常”形象说明了小儿机体柔软,气血不足,经脉未盛,神气怯弱,精气未足等。

由于小儿体质特别,因此用药要异常小心。

小儿发病比较容易,变化也快,寒热虚实的转变也比成人快,也更复杂。

如果护理和用药不当,很容易小病变大病,大病转危。

当然,如果护理和用药准确的话,恢复也比成人快速得多为什么儿科老是出事呢?

除了小儿生理病理特殊之外,儿科医生医术低劣,操作僵硬也是一大主因。

所有的西药都是你咸寒发散,耗气伤血之品,所有的小儿和老人都不适合久服。

尤其是小儿,同样的疾病,同样的西药和剂量,第一次可以见效。

第二次不一定见效,第四~五次还是重复西药和剂量的话,有机会出事了,运数不好的已经直接出事故了!

为什么呢?

因为小儿气血未充,一用这些咸寒发散,耗气伤血之品。

初用可以见效,再用元气己伤,医生不懂气血,再次僵硬用药的话,不出事故已经是万幸。

有什么办法解决这种状况?

用西药或者用吊水为小儿治病时,同样的药和剂量第二~三次无效之后,立刻果断中止这种医疗技法,更加严禁加重剂量,否则横祸便至,勿谓言之不预也。

其实用西药无效之后,可以改用中成药治病,只要认真研究病情,用之得当,同样可以有奇效。

而我本人就从来没有用过西药为人治病,同样在去年网诊好晚期肝硬化二例,糖尿病2型一例,慢性肠胃炎一例,颈淋巴肿瘤一例。

纵观小儿绝大多数的疾病,不是伤于食就是外感时邪。

除此之外,少部分疾病是其它的病因导致。

因此,小儿的喂养和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家长只要喂养和护理到位,不让小儿伤于食和外感时邪,一般情况下,小儿都会健康成长。

外感时邪可以导致发热,高热,抽风,咳,喘,麻疹,风疹,水痘,丹痧,白喉,百曰咳,感冒,暑温,湿温,春温等种种疾病。

伤于食的疾病,计有吐,泻,痢,黄疸,手足口病,腹泻,肠炎,蛔虫病,疳积等。

这十多年,越来越多的小儿得了手足口病。

这个算是时代病,也算是伤于食。有点年龄的人都知道,这个病是从奶粉出现之后跟着出现的,稍有见识之人也会发现,不吃奶粉或者少吃奶粉的小儿就没有这种“手足口病”。

是不是奶粉有问题?

科学上,理论上是完全没有问题,奶粉确实营养丰富,完全适合婴幼儿服用。

有问题的是奶粉太好了,营养也太丰富了,因此,绝大多数没有辩识能力的家长,认为奶粉吃得越多越好。

因此,一大波家长以多喂奶粉为荣,少喂奶粉为羞耻。

呵呵……,事实上,多喂奶粉的婴幼儿也确实白白胖胖的,惹人喜爱…....。

但是,他们的抗病力,反应能力,亲和力,灵敏度和少吃奶粉的婴幼儿完全不在同一个档次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