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带三日餐食用水,但才第二日黄昏,青芒飞舟就抵至一处山岭间。
这近两日光阴里,于阳倒是知道了那农户家的孩子叫越小楼。前几年中秋逛庙的时候有过一面之缘,于阳觉得那个小自己一岁,躲在他爹身后偷瞄自己的孩子多半是个怯懦性子。
但在这条小舟里越小楼却像改了性子,不时问问分心御舟的紫衣仙师,这会到了哪个地界?还要多久才能到那玉沉宗?开始时紫衣仙师倒还会应上几句,但后边不知是全心于御舟之事上,还是嫌那孩子烦人,再没答过。
富贵家出身的元天宪则一直都是个淡漠冷傲,拒人千里的模样。甚至登舟之后于阳就没见他说过话,只捧着本书翻阅。越小楼自然不会自讨没趣勾搭元天宪。
所以同是小门小户出身的于阳倒成了越小楼唯一的聊客,多是谈锦江城里一些趣闻。像是城里粱屠户前两年那次宵禁后,有人说他看见粱屠户砍死了某位外乡侠客,哪怕粱屠户连夜找铁匠当众打了把新刀,也两天都没卖出去一块肉,差点就要断了米。或者是吹吹牛皮,说自个儿从城外小溪抓到了个比脸大的螃蟹,只是刚要绑回家,就给螃蟹一钳子剪断绑带,呲溜跑了,气的越小楼这会儿也要捶胸顿足好一阵可惜。
于阳则是给越小楼看了看他的小木刀,说是个江湖绝世高手给他削的,无价之宝。孩子嘛,总是喜欢夸大其词,让别家孩子羡慕羡慕。
越小楼没怎么上过学,不大识字,桃夭两字里,桃还是知道的,毕竟锦江城里桃树常见,但后边的夭字就只有一头雾水,更不知道这“桃夭”是个什么意思。
幸而于阳在书塾里有问过老先生,这会儿就拾人牙慧、摇头晃脑模仿先生模样说,这两字是取自“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古诗文原句里指的是女子出嫁的模样,而单拿“桃夭”出来,意思则是万事万物繁荣昌盛之貌。
这会儿,于阳才觉得那外乡小侠客武功不济,学识倒是还过得去,起的名儿寓意真不错。
不知是不是错觉,于阳他取出木刀的时候,好像看到元天宪俊目一瞥,眉头微挑,又很快移回视线。
知道了越小楼不大识字,这两天闲着也无聊,于阳干脆就地帮越小楼认起字来,两天过后,除却些生僻到几个月见不着一次的字,越小楼大致也都认全了。倒是越小楼一口一个于大哥,让一直当小辈的于阳有些不大习惯。
山岭内,青舟落叶般缓降,直至地面。
紫衣仙师一等落地,即刻换上了件淡紫云纹袍,连带把头上的莲花冠也给摘了,领着三个孩子寻到个山庄。
山庄坐落于山岭间为数不多的平坦地界,走入其中,不大,也就三十余间平房。一条绿溪丝带般缠流,亭台水榭、木雕泥塑,分布自然不显突兀,有股子古色古香的奇特韵味。
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于阳、越小楼皆眨巴着大眼睛四处观望,很是新鲜,元天宪则不以为意。
绕地一周,于阳数了数,周边大致十几快二十峰,各峰间吊桥勾连。不时有仙师御舟、驾鹤、乘云,看的于阳心魄震动。
带着于阳三人到此的接引弟子给山庄管事吩咐了几声,就自顾自走了。山庄管事毕恭毕敬领着三人到了屋舍,告知会有下人端来一日三餐,就又火急火燎四处奔波去了。
房内陈设精巧,给人一种舒心感,对于家里没什么大钱的于阳而言,能住这儿,在以往想都不敢想。不时,美婢端来餐食,两荤两素一汤,做的远比锦江城里那间于家逢年过节才花巨资去过几次的酒楼要好,吃的于阳满嘴流油,拍着肚皮很是满足。
至夜,星影阑珊,躺在床上胡七八想的于阳听到敲门声,打开一看,是越小楼,说是太想家了,又没什么解乏逗闷的玩意儿,就想着跟他于大哥聊聊骚。
说是聊骚,其实就是越小楼倒倒苦水,说那元天宪也太不近人情,少爷架子嫩大。到了个陌生地域,他们三个互相照应不好么?往后大家不都是同道,谁也别看不起谁。又说他自己若是有朝一日真得了道,有了那些仙师般一指碎石的神通,得多威风呀?还说想每隔个月份,要是挣着钱了,他得寄点回锦江城,他爹这些年头太苦了,一说起这,越小楼就有些红了眼,说着说着又闭嘴不说了。
照锦江城里的风俗,少年大致是十三四岁才算是个小大人,能独当一面。而哪怕三人间最年长的那个元天宪,也不过刚十二岁,而于阳、越小楼则一个十一、一个十岁,还差的远。
————
又给去了三天,其间山庄里陆续有仙师远归,各自带来三两个孩子。
第三天正午,餐食一毕,管事领着全部孩子,约莫二十余人,跟着某位长须长眉、发如银丝的白袍老道上山。
老道浮尘一舞,那二十几个孩子脚下便汇集一大片云雾,腾空而起。几个在云雾边缘的孩子向下望去,一眼就吓软了腿,就地瘫坐下去。
顷刻,老道驾驭云雾,平稳落到一处大殿前。殿内,四根盘龙白玉柱撑起乌紫沉木粱,青碧瓦片构建成的屋檐泛起点点灵光。
大殿内侧上方,五位座次各坐一人,四男一女。正中的是灰衣中年人,身后悬剑如游龙、其侧又有紫袍老道冠金莲、青衫男子抱如意、白裙美人摇圆扇、赤服青年掌真火。
皆是仙气飘飘,不若人间应有。
座下亦有十余人,照所属宗脉各自落座。
殿外亦站有身着各色衣装的仙师,看来是门人弟子一类,只观气度,远不如那殿内人,倒是送于阳三人到山庄的那位紫衣仙师也在其内,和在锦江城那时的倨傲劲儿截然不同,这会儿望着殿内人一脸敬畏。
大殿中央,一根无色柱耸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