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榜下,人头攒动,大家起初被吸引过来,是因为王勃安。
王勃安,号乐山,是西北,乃至大梁有名的大儒。
他起初在朝廷做官,
后来忍受不了官场阴暗,便返回凉州老家,开书立派。
座下学生无数,受到无数学子尊崇。
话说当时,王勃安几人紧赶慢赶,还是赶在贴榜快结束的时候赶到了。
贴完诗稿,见旁边有个凉茶摊,他们就到那边休息去了。
面黑儒生气喘吁吁,埋怨道:“总算赶到了,回头定要让蒲松涛那个家伙在万香楼摆桌!”
其余几人眼睛一亮,纷纷表示赞同。
这时,有个眼尖的学子一眼就看到了王勃安:“那可是乐山先生?”
同伴几人有些人曾在王勃安那里听过课,也是认出了他。
“是他,是他,是乐山先生。”
“刚才看乐山先生,在诗榜上贴了诗稿,可是有了什么佳作。”
“肯定是了,乐山先生的学问还能有假?此次诗会可算有佳作了!”
“走走走!前去一观!我已经急不可耐了!!”
...
说话间,诗会中的人纷纷涌到了诗榜之下。
“哦?不是乐山先生所做。”
“是蒲松涛,蒲先生!”
“好像是一首词...”
“那也定是佳作,且待一观!”
...
诗稿不大,一下子聚集了许多人。
这时,最先到榜下的人已经看到了诗稿,完全被诗稿吸引。
纷纷惊呼:“好诗!好诗!”
“旷世名作!”
“观此一诗,不虚此行!”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里三层外三层,外层的则是看不到诗稿了!
纷纷往前涌,听到前面的人开始惊呼,顿时着急起来。有性急的直接破口大骂:“彼其娘之!前排的,别光顾着自己!!”
终于,前排有人醒悟了过来,照着诗稿就念了起来。
“塞下秋来风景异,西北雁去无留意……”一个清亮声音响起,这是一位年轻学子,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显然被深深触动。
声音在人群中回荡,每一个字都清晰传入耳中。
随着朗读,人群渐渐安静,所有人都被这首诗的意境所吸引,仿佛看到了无尽荒凉,看到了烽火狼烟,看到了将军暮年、四顾茫然的哀伤。
一个穿着灰袍的儒生,年纪不大,声音颤抖,眼中隐约有泪光:“西荒,西荒,埋葬了我多少大梁甲士!”
旁边有人深有同感:“燕然未勒,将军已去,何等哀痛...”
“此诗一扫靡靡之音,也该让大梁听一听我西北诗坛的铿锵之音!听一听我西北铁甲的刀剑之音!”
“诸君,此诗当为魁首!”
“当为魁首!”
一时间,围观学子无不群情激昂,变成一个个愤青。
伞底下的杨卿看到这吵闹场景,眉头皱了皱,放下手中的茶杯,吩咐道:“去看看,怎么回事!”
旁边一个小厮答了声诺,便匆匆忙忙的跑去了。
不一会后,小厮就跑了回来,喘着粗气,回禀道:“老爷,听闻是蒲松涛蒲先生新作了首诗,颇受欢迎,学子们都争抢着去看呢!”
“哦?”杨卿捋了捋胡子,脑海中记起蒲松涛的样子。
两人颇为熟识,还曾一起共事,但是不记得他有什么诗才啊!
随即问道:“可曾抄录下来?”
小厮回道:“学子实在太多,挤来挤去的,完全看不到诗稿。”
杨卿沉吟了下,站起身来,整了下官服:“且去看看!”
“前面的让一让,让一让,杨知府来了!”
诸位学子听到这声音,顿时冷静下来。
一看到穿着绯红色官袍的杨卿,纷纷让出一条道来,拱手拜道:“杨知府!”
杨卿颇有学名,而且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深受西北学子尊崇。
“嗯!”杨卿应了一声,点了下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