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的这边,是一直到二月出口的时候,才收到家里的消息的。

初闻之时,他也是觉得这着十分不可思议,毕竟,碰到紫禁城里的皇后娘娘,亲自站出来给人打广告的事情,整个大周朝自开天辟地以来,这还是头一回。

这件事情的本身,光听着,就让人感觉到十分匪夷所思,可它却……又真真实实的,是确定发生了。

对此,他纪晓一时除了感到到万分诧异外,更多的是在思考,自己是否和传闻中的皇后娘娘有所交集,毕竟,又经过几天前,来自于恩师大人的提醒。

但……

一连经过了好几次的反复思考之后,他纪晓确定,除了两年之前,他所唯一接触过的一位“家里出过金凤凰”的国丈大人,便并没有的接触过任何和皇后娘娘有关的人了。

所以……

“呵……”

纪晓摇摇头,大抵真的是因为自家产品或许优秀了吧!

害,管他那么多,读书!

……

读书。

话说读书。

古人是关于读书,关于科举,关于如何了着的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的方法,也算是费尽了脑筋。

别的就不多说,单单的就只是书院里,是关于一代代的各朝人的读书进取方法,就足足了着的是整理了十二种。

而在这其中,有出于孔子他老人家“思·问·习”读书法;有出于大名鼎鼎的魏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法;还有出于宋朝理学家朱熹的“体会·循序·精思”读书法等等,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的快速提升自己。

而在这其中,他纪晓最心意,也觉得最好用的,就是由本朝进士唐彪所开创的“五类四别”读书法。

所谓读书“五类”,是指:“有当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再三细读之书,有当备以资考之书。”此种分类,对读书更有利于处理好精与博的关系。

而“四别”,则是指:“目治之书,口治之书,必治之书,手治之书”等四种类别的书,分别的是从从易到难,从简到精,循序渐进,逐步阅读。

之所以了着,要选这种读书法,主要是因为现如今,整个王朝里面的印刷术十分成熟,致使得整个圣贤儒林,此刻早已经的是被书山书海所堆积,即便着的是他纪晓的现如今记性很好,对于眼前所看过的绝大多数书,他都有把握的能在极短时间之内牢记。

可也终究的是,不能一次性窥然全貌,因此,精准阅读,分段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且,对于读书,他纪晓还不能专门只读一个学派的书,必须得博览群书。

没办法……

谁叫这整个古代里的科举考试,随机性实在太大了,这其中,你以为的考试,只是着十分单纯的从古代的四书五经上,挑出一些正能量的经典或语录,做古文解析,阅读理解。

然而实际上的,这世间每一场科举里的考试题目,却全都是如同现代语文写作文一样,试卷上着的一个极其简短的标题,却要你从社会,经济,历史,儒学,民生,时政等等众多方面,写出一遍至少三百至二千字以上的,带有着固定格式的文章。

且还要文章通顺无错字,整体卷面整洁,内容标新立异的同时,又不跑题,还不能带有着任何忌讳词语等等诸多要求。

就这……通常还只是了着的,一个平常优秀的考生所要做到的,最基本要求。

更让人抓狂不定的还有,每一场的考试,题目最少了的是五道,最多的时候,考试题目整整了着的会有十五六道,且每一道的题,皆是要有文章。

另外,还有科举之中的每一场考试,不仅了着的,要考虑到自己的文章水平,写作水平,知识储备等等。

还要考虑到,自己的每一个主考官们的喜好问题,派系问题,主张问题,以及面对着的当今的国家大势,国家时政契不契合等问题,都要明确到位。

前面的童生试,乡试还好,起码了着的,还提前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改卷人是谁,下笔作文章时,多多少少了着,还可以的间接性的直接对症下药。

而到了会试,殿试的这一步,那才叫真正的折磨,不仅主考官是二人,且还是从整个国家朝堂里的一众主政大臣中,随机挑选两人,令人难以提前准备。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