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先第一次南犯的时候,正面战场共有三路人马,阿刺知院率瓦剌一部进犯宣府,围攻赤城。脱脱不花率鞑靼和兀良哈部众进攻辽东。也先亲率所部,进攻大同。还有一路也是瓦剌所部,在西边对甘州一带进行滋扰。

早在土木之变前的七月十一日,大同右参将吴浩,就在与也先的交锋中战死于猫儿庄。七月十五日,朱祁镇派出的前军,大同都督宋瑛、驸马都尉井源、总兵官朱冕和左参将石亨,各率兵一万于阳和与瓦剌激战。除了石亨败还,其余几位都战死沙场。

王振收到惨败的消息,当即被吓破了胆。时任都督佥事,现任的大同代总兵郭登,建议朱祁镇从大同回师紫荆关,继而返回京城,是为东南路线。但因为经过王振的家乡蔚州,被王振否决,最终选择自居庸关返回的东北路线。

而就在朱祁镇大军东行撤退后不久,大同就遭到了也先的毁灭性打击,大同城几乎被攻破。而之前一直在大同周边晃悠的也先,为什么突然有了攻城的决心,一方面新败之后军心涣散,另一方面中内应的作用不容小觑。

通过宣大一代广泛分布的白莲教徒,以及军中内应,也先已经完全摸透了大同镇、甚至整个北方边镇防御体系的不足,即一旦将镇城斩首,明军将毫无还手之力。在明初那种无边墙、少墩台、少城堡的情况下,一旦镇城被打残,整个防御体系就会陷入瘫痪状态。

大同镇自此彻底失去了支援能力,消息传开后,宣府总兵杨洪也迅速收拢兵力,直接导致独石、马营、云州,这三个宣府镇上北路最强军堡接连沦陷,以至于最后怀来、永宁等地的守军纷纷弃城逃窜。

至此,九边原本看似严密的防御阵线,犹如一个四处漏水的大筛子,只剩下大同宣府两个支点,而且大同镇多为平原,一旦准备不足的明军与瓦剌骑兵遭遇,将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饥寒交迫的朱祁镇,当时就成为一支彻彻底底的孤军,丧钟在他们离开大同的那一刻就已经吹响。

土木之变后,喜宁献的第一个计策就是乘胜追击,一举将空虚的京城攻破,成就万世功业。对此,也先不是没有想过,只是草原内部尚未平定,掣肘太多,更关键的是拿住了大明天子,也先想的是攘外必先安内,靠朱祁镇对大明予取予求,以此发展自己,先当上蒙古真正的大汗再说。

也难怪也先顾虑重重,三路大军,另外两路各怀鬼胎,都有自己的谋算。

阿刺知院占据独石、马营之后,对宣府围而不攻,派人射书城内,提出讲和,言明自己年老,不愿与大明失和,也先俘虏朱祁镇一事他一无所知,愿意单独派出贡使,希望杨洪奏请大明朝廷,随即引兵退去。

阿刺知院与也先虽然同属瓦剌,但也先属于瓦剌核心部落,而阿刺知院来源于后来归附的部落,自然不想看到也先一家独大。带着一路人马出工不出力,就连占领的几处小城,大多是宣府总兵的儿子杨俊主动放弃的。

岱总汗脱脱不花更是趁难得的掌兵机会,一方面封官许愿,拉拢帐下的鞑靼和兀良哈贵族首领,另一方面游击与广宁辽东之间,劫掠人畜数万,尽量避免与明军正面交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