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有一阵挥之不去的声音,让他三思,但裴屿舟不喜欢拖泥带水,尤其是在这种应该快刀斩乱麻的事上。

“程若梨,谁愿意娶一个屋檐下长大的妹妹?”

他的声音利落干脆,每一个字都像一道绳索,将若梨一圈又一圈地缠绕,收紧,将她勒得皮开肉绽。

是啊,他从来都只当她是妹妹,唯有她生出了那些不该有的,不切实际的心思。

若梨的眼瞪得很大,甚至隐隐可见眼白,饶是如此她依旧没能框住那颗豆大的泪水。

吸了吸鼻子,她努力敛起自己的狼狈,在裴屿舟再次看过来前将泪珠抹去。

就好像刚刚蚀骨的痛楚并不存在。

将毛毯掀开放到一边,若梨单手撑着小几极为缓慢地站了起来,这么简单的动作,却几乎耗尽了她的力,纤细的指骨凸得厉害,像是要撑开薄薄的血肉。

在原地站了须臾,她便与裴屿舟擦肩,来到他靠过的梳妆台前,打开抽屉,取出被放在最里面的锦盒,将早就缝制好的香囊拿了出来。

“世子金榜题名时,自会得偿所愿。”

这是我如今唯一能为你做的。

我们的婚约终究不会成真,你其实无需为此伤神。

少女眼尾浮动着惹人怜惜的嫣红,可她眼底的雾气却在一点点散开,清澈的瞳孔里倒映着那道挺拔又有些遥远的身影。

或许是她的神色太过柔婉温顺,所以裴屿舟没有多想,就这样信了。

他接过若梨递来的香囊,在她面前露出了久违的爽朗笑容:“那么多祝福也就你这句最称心。”

“谢了。”

束缚了他好些日子的婚约之事得以解决,裴屿舟的脚步似乎都变得轻快,若梨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垂下眼帘,福了福身:“世子早些休息。”

“你也是。”

这句再简单不过,却已久未能听到的关切话语远远传来。

说话的人已跨过门槛,走出屋子。

寂静的小院中除了风声,便只剩少女隐隐绰绰,压抑又难受的咳嗽。

走到一半,裴屿舟的脚步放慢,垂眸看了一眼香囊,将它收进掌心,又侧身望向窗纸上那抹摇曳的身影。

虽然她答应了,但冷风一吹,他又觉得一切似乎太过平静容易了些……

而且心里总有种古怪的,莫名的空落感。

屋内的若梨紧紧环抱着双膝,蜷坐在软榻上,忍耐已久的泪水顺着脸颊蜿蜒而下,流个不停。

明明哭得很厉害,她却没发出一点声音。

若梨很想在放榜之日到来前逃走,这样就不用承受后面的一切。

可她没有地方去。

-

春闱结束那天早晨,和若梨同村,经常照顾她们母女的张翠前来府上寻她。

她和张广的父亲张叔昨晚回家时被毒蛇咬伤,至今昏迷不醒,村里大夫都束手无策。

张婶一早便进城告知女儿女婿,如今张翠的夫君已带着城里一位大夫快马赶回,张翠和张婶则驾着牛车来寻若梨。

她们想请她去贡院门口接应张广,借他一匹快马,能让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家,若真有万一,也好见父亲最后一面。

送张翠离开的路上她仍哭得厉害,快到国公府偏门时若梨塞了一荷包碎银给她。

“我不能要,你日子也难,家里还有些存银,你快收回去。”

妇人流着泪推拒,看着若梨巴掌大,不见几分血色的小脸,本就酸疼的心里更不是滋味。

这孩子从小命苦,父亲常年跟随英国公东征西讨,母亲体弱多病,又生得异常貌美,一直遭人惦记,日子过得战战兢兢。

如今她虽入了国公府,得到庇佑,可背后的艰辛又岂是常人可以体会。

压下眼底的泪意,若梨抱住张翠布满厚茧的手,将鼓鼓囊囊的荷包按进她掌心,哑声道:“翠姐,你们一家帮过我和母亲不少,如今除了这些银钱,我也帮不上什么,你收下吧。”

时间紧迫,张翠抹了一把泪,没再推拒,她将荷包仔细塞到胸前衣襟里,然后抱了抱若梨,哽咽个不停:“好妹子,日后若要帮忙,一定要与我们姐弟说。”

站在偏门口,若梨含泪望着妇人焦灼的背影,纤细的手蜷缩成拳缓缓覆上堵得难受的心口。

她已经回不了家了,又岂能再连累他们。

-

若梨来到贡院门口时,这里已是人来人往,路边也停着不少马车。

等了不到半个时辰,紧锁的大门徐徐打开,许多神色疲乏,青渣遍布的考生背着包有序走出。

张广的模样在若梨脑中已有些模糊,隐约记得他皮肤偏黑,身形高壮。

不过以往他们姐弟来送腌菜腊肉的时候都是春枝去偏门拿,所以她很清楚。

若梨偶尔会透过春枝撩开的那一角帘子看向外面,将热闹与春光尽收眼底。

下一次出来却不知要等到何时。

撞进裴屿舟漆黑却仍颇有神采的眼底时,若梨小嘴微张,脑中短暂地一片雪白,捏着帕子的手也不知不觉搅在一起。

那一天后,她便决定躲着他,不要他对自己的任何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