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蜀国并未提前防备,使得钟会、邓艾一路顺利抵达两国的边界重地——汉中(陕西南部与四川北部)。
得知此事的刘禅顿时慌了神,终于同意按照之前姜维的建议派出各将领火速赶往前线,并且下令只许死守,不准出战。
之前,蜀国皇帝刘备还在世时,严令各关口必须部署足够数量的重兵把守。然而等到姜维掌军,认为此战略太过软弱,于是便自作主张地下令各关口不再主动防御,放任敌人进入,然后等待对方粮草耗尽时再瓮中捉鳖——正是这个自作聪明地举动害了整个蜀国。
其实姜维的判断本没有问题,毕竟当年他跟随自己师傅诸葛亮北伐魏国时,多次亲眼见证因为山路崎岖和运粮困难而导致的折戟退兵,所以自然认为魏军也会缺粮,只要坚守不出,等到敌人又饿又累时再全军反击,定能大获全胜。
然而他千算万算,却漏算了一点——万一有叛徒主动投降怎么办?
钟会进入汉中地区后,也正如姜维所料那样,因各城坚守不战而被困住。但正当他头疼之际,手下将领胡烈却带来了好消息:
他居然在易守难攻的蜀地撕开了一个突破口!
原来,由于守城的蜀国将领之间发生内讧,其中一人怀恨在心,投降接应了魏军,使得胡烈趁虚而入,攻占了那座位于重要隘口的城池,打开了挡在钟会面前的路。
钟会喜出望外,胡烈的积极表现使他得以成功进入蜀地,并缴获了大量粮草,暂时解决了粮运问题。之后,钟会一路连战连捷,攻破了众多城池。
刘禅得知前线兵败如山倒,急得寝食难安,火急火燎地写信向吴国告急。吴国也赶忙分兵两路,一路支援蜀国,一路进攻魏国以作牵制。
姜维听说钟会攻破汉中,急忙率军回师想要援救,可和他对阵的邓艾也不是吃素的,死死把守住各路隘口。双方交战之下,姜维败走,只好北寻小路想要继续撤退,结果又被魏军击退。伤亡惨重之下,他只好先行绕路阴平(甘肃南部)又募集了一批将士,然后千里奔袭到蜀国最后的屏障——剑阁(四川),并传令廖化等将领放弃前线,全军回撤剑阁来共同抵御钟会。
后世诗人李白曾写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剑阁峥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天下最难行军的道路莫过于蜀国的道路,而蜀国最难行军的道路则莫过于剑阁。
剑阁有多险?不仅路口狭窄,一人挡路,全军都难以通过,而且四周都是断崖绝壁,通过时随时都有丧命的危险。所以姜维选在此地摆开阵势,就是要和钟会拼命的。之后钟会数次进攻都没有展获,再加上剑阁的粮运道路又险又远,魏军逐渐缺粮,不得不考虑撤退了。
只差一点了!
姜维看到了希望,他立誓要挡下钟会大军,守护蜀国。
然而,这一切都邓艾改变了。
都说时势造英雄,但英雄又何尝没有创造时势?正是邓艾接下来的惊世智谋,改变了蜀国的命运,改变了整个历史,也改变了他、钟会和姜维各自的结局。
本来钟会已经要退兵了,然而邓艾却突然暗中上书司马昭:“蜀军已多次大败,损失惨重,如若此时退兵,就会错过灭亡他们千载难逢的良机。经我探查,阴平当地有一条荒无人烟的绝险小路,可以直通剑阁后方,距离蜀国都城成都(四川)也不过三百里。如果我们能从那里穿出,出其不意地逼迫剑阁守军回防,到那时,钟会就算坐着马车也能轻松通过。如若剑阁守军不退,我们就能直取成都。”
之后,邓艾便带队踏入了那片无人之地。
寒风,刮在脸上,四周,只有飞鸟和峭壁
刚开始,他们就遇上了大麻烦——没有路。荒无人烟是有道理的,阴平这条小道不仅四周高耸,深险路窄,更致命的是行进时就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将士们只能用石块和木头勉强搭出个似路非路的通道,然而一旦身形摇晃或是踩空,就会立刻掉下悬崖。之后到达有些险要之处甚至还需要从高山上沿着峭壁滑落而下。每逢此时,邓艾便会做好必死的准备。为了留下全尸,他用毛毯裹住自己的身体以防摔碎,然后才身先士卒地就往下滑。其他将士也经常需要一边攀援石头或树枝,一边望着自己悬空的双脚与脚下的深渊瑟瑟发抖。
不过老天终是偏爱智勇之人,邓艾一行最终成功穿越了这条充满死亡的道路,抵达了蜀国腹地江油——成都,已近在咫尺。
当地守将看到邓艾后着实吓得不轻,他不是不知道附近有险路可以穿过,但他根本不相信真有那种疯子敢不要命地去走。
邓艾就是这种疯子,他从小就被人看不起,一直为自卑情绪所困,最大的梦想就是立下不世之功,名留青史,好让那些曾经看低自己的人咋舌——比起这些,生死之事又算得了什么。
而当年蜀国北伐魏国时,某位将领也曾向诸葛亮进献过类似的奇谋,让他从子午谷(陕西)奇袭魏国重城长安(陕西)。然而一向谨慎的诸葛亮认为此举太过冒险,最终放弃,也导致后来终其一生没有攻入魏国境内。
邓艾比诸葛亮要幸运。第一,魏国国力远胜蜀国,所以邓艾敢赌,因为即使败了也不会太过伤筋动骨。但对于举国之力集于一身的诸葛亮来说,他是不能犯错的,不然对全局将是毁灭性打击。第二,诸葛亮进攻时,魏国有足智多谋的司马懿坐镇足以让他忌惮,而如今的蜀国却早已没有这样的能臣,所以邓艾才敢如此肆无忌惮地赌这一局。
蜀人没想到魏军会来得如此之快,各城根本都还没来得及做好守备调度,百姓们惊慌失措,纷纷逃往山谷避难。邓艾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克江油、绵竹(四川)等易守难攻之城,成功跨越了蜀国最后的险要。
在进攻绵竹时,魏军遭遇了守将诸葛瞻——诸葛亮儿子的顽强抵抗,将士们都认为蜀军太强,应该撤退。但邓艾给他们分析了情况:“我们孤军深入,后方无人接应,如若不能高歌猛进,就只能坐着等死。”
于是,知晓没有退路的将士们三军用命,抱着破釜沉舟之心与蜀军拼命,最终攻克了绵竹,诸葛瞻英勇战死。
之前,曾有将领屡次建议诸葛瞻应该抓紧时间占据险要,但他始终犹豫不决,不然魏军也不会那么容易长驱直入。可见,要是有一个合格的能臣,哪怕只是接近他父亲的存在,蜀国都不会灭亡。
没过多久,魏军便到达了成都城外,蜀主刘禅无奈只能召集群臣商讨办法,有人建议逃往吴国,有人建议向南撤退继续坚守。
其实此时魏军主力尚未全部到达,邓艾手中的兵马也有限,如果刘禅能够举城坚守,则尚有一战之力。然而正如之前司马昭所料,软弱的刘禅早已承受不住这么长时间的压力,竟打算不战而降。
刘禅虽然无能,儿子刘谌()却有着帝王家的风骨,说什么也不愿意投降。
“蜀国是先人浴血奋战多年而来,怎能轻易拱手让人?我们尚有数万兵马,粮草也足以支撑。就算最终战败,大不了君臣父子一同死在冲锋的路上,死后也好面对先帝(刘备),又怎能轻易投降?”
他不断劝说父亲刘禅,希望他能拿出一个君王该有的勇气。可惜,史书上“扶不起的刘禅”也不是浪得虚名。
最终,在一个平静的早晨,刘谌前往刘备的陵墓跪拜痛哭,然后拔剑杀死自己的妻儿,随后自杀。
紧接着,刘禅便将自己绑缚起来,率领王公大臣开城投降。
——蜀国自此灭亡。
讽刺的是,无论前线的姜维还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吴国都还没有放弃,全在快马加鞭地赶来援救,然而刘禅投降的速度却比他们快太多。
“我等尚在死战,主上为何投降?”得到消息后的姜维失声痛哭,不甘心的蜀国将士都拔了出刀剑,愤怒地砍向石头以发泄心中的愤恨。
无奈之下,姜维只好接受现实向钟会投降。但没过多久,他就看到了复国的机会:
因为,钟会想反。
话说邓艾攻灭蜀国,得偿所愿地立下大功之后,压抑多年的情感终于不受控地发泄出来。他变得狂妄自大,不可一世,任谁都不放在眼里。
“你们这些人能够同享荣光,多亏遇上我邓艾,不然就连死在哪里都不知道!”
他开始在蜀地独揽大权,常常未经请示而擅作主张,引起了司马昭的不满,甚至派遣监军卫瓘(guàn)严厉警告,但他却依旧我行我素。其实邓艾并没有僭越之意,只想充分展现才华来收获以往不曾有过的尊重罢了。
钟会一向忌惮邓艾的才能,将他视作自己创立大业的绊脚石,于是便抓住机会向司马昭诬陷邓艾谋反,并用计模仿了他的字迹写下一封谋反信。而邓艾又一向恃才傲物,脾气火爆,动辄取笑辱骂同僚,致使大部分人都厌恶他,自然也就无人肯出来为他辩解。
264年1月,司马昭下令卫瓘将邓艾抓捕起来。为防他拥兵反抗,还命令钟会率兵进驻成都以防有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